我国发展到了依靠创新驱动的阶段
改革开放前,在我国长期处于短缺经济的条件下,经济发展的创新动力不足。许多产品几十年一贯制,不求改进创新。这是因为,在严重供不应求的条件下,“皇帝的女儿不愁嫁”,商品销售不需要经历马克思所讲的“惊险的一跳”。同时,由于西方的敌视与封锁,我国也难以引进先进技术。 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由传统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,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向公有制为主体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。这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,使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,货币追求商品转变为商品追求货币。商品供应充足了、花色品种丰富了,社会主义经济是短缺经济的传统看法被打破了。这是好事,但又出现了新的问题。买方市场的出现意味着市场需求饱和,某些商品甚至积压滞销。同时,长期高速增长积累了一些不平衡、不协调、不可持续问题,诸如科技创新能力不强、产业结构不合理、农业基础薄弱、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等,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形成了瓶颈制约。 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瓶颈问题,靠什么?关键靠创新,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。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,卖方的竞争加剧,竞争的压力促使企业通过科技创新,采用先进技术设备提高劳动生产力;同时,对外开放也使我们可以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。科技创新可以带动或有利于许多问题的解决。比如,“农业基础薄弱”与我国农业生产力落后、科技水平低有关,“资源环境约束加剧”也要靠技术进步、科技创新来缓解。 通过科技创新发展生产力可分为几种情况:一是由于自己的科技水平低,主要依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;二是引进后消化、吸收、改进;三是由于国内不同地区、不同行业、不同企业间的科技水平有差异,可通过技术扩散提高落后地区、行业和企业的科技水平。四是加强自主创新、原始创新。随着我国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国际竞争的加剧,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,着力提高原始创新、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。 目前,我国加强自主创新,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存在两方面的紧迫性: 一方面,改革开放30多年来,经济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廉价劳动力和资源投入,发展方式粗放。目前,不仅资源环境约束加剧,也开始出现劳动力特别是技能劳动力短缺约束。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,世界经济低迷,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减弱,提高出口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显得更加紧迫。这就要求推动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。怎样实现集约型增长?农业生产靠精耕细作,增加单位面积产量;工业生产靠改进管理、降低成本、提高劳动生产率,这样的集约方式依然需要,但已经不够了。集约型增长,越来越要靠科技创新驱动。 另一方面,我们正面临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浪潮。在大的国际经济危机之后,一般会出现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。种种迹象表明,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酝酿突破。历史经验表明,抓住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机遇,就能实现赶超跨越,成为世界强国;如果错失机遇,拉开科技差距,就会拉开经济社会发展差距,就会落后。我国错失了前几次科技革命的机遇,面对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,不能再错失良机。讲重要战略机遇期,不能忽视这一重大战略机遇。(作者: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卫兴华) |